登陆  注册  搜索  帮助
  主题:232,帖子:289,会员:247  新会员:yyy
  精华区 | 推荐 | 新主题 | 新回复     
  明尼苏达大学论坛;明尼苏达州论坛;华人论坛; > 明州茶馆 > 随心所欲 > [原创]美国明尼苏达农家采风
 UMN新生指南 UMN新生福利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
  0 0 0
 人气:0/741  |<< << [1] >> >>|  (pages:1/1)   
 [原创]美国明尼苏达农家采风
  umnadmin
 
 
 级别:系统管理员
 积分:912 金币:100
 主题:81 帖子:83
 注册:2007-10-23
 加为好友发送私信
 编辑 删除 推荐 举报 打印 收藏到IE 收藏 复制

      领略美国中部风情,就像读一首美不胜收的田园诗。这不,刚刚驶入明尼苏达州,我就沉浸在祥和的温馨中。94号高速公路旁的访问者接待中心确实使人感到“宾至如归”,当在这儿工作的伊莫金太太问我需不需要帮忙时,我拿出记者证,表示想看看当地农民的生活。伊莫金略加思索,欣然拨通了她妹妹的乡村住宅电话。    

    玛吉没时间孤独    

    第二天上午,我从明尼阿波利斯市出发,驱车南行个把小时,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伊莫金妹妹玛吉的家。这幢两层楼的房子坐落在一个坡地上,褐色的外墙与四周的土地浑然一体,显露出那种苍劲、粗犷的力量。    

    玛吉把我让进屋,没顾上寒暄,就跑回里面的房间,大呼小叫地继续打电话。原来,她正安排我这一整天的行程。不一会儿,玛吉满面春风地走来:“OK,全齐了!”她边说边在我肩上砸了砸拳。    

    比起伊莫金来,54岁的妹妹玛吉更像姐姐,常常风吹日晒,脸上当然会留下岁月的痕迹。玛吉告诉我,她老公是搞建筑的包工头儿,那些庞大的机械在城里没地儿放,所以他们才搬到乡下。    

    以美国农民的人均土地占有量而论,玛吉实在是“贫下中农”,她家只有42英亩土地,而收获的谷物大部分都用来饲养她那90多头肉牛。玛吉换了双脏兮兮的鞋子,带我来到牛棚。这里没有什么先进设备,基本上还在沿用传统的饲养方式,较之我在国内看过的一些饲养场并无太大不同。    

    玛吉说,养这么点儿牛赚不了什么钱,主要是乐趣。她每天早晨7点起床,一直要忙到半夜1点。我问,在乡下住久了会不会觉得孤独?玛吉瞪大眼睛:“孤独?我哪有时间孤独!”    

    可眼下,玛吉却打算用一整天工夫,义务陪个陌生人参观附近农家。玛吉豪爽地挥挥手,我便一步跨上那辆威风凛凛的福特轻型卡车。    

    杰里筒仓的妙用    

    卡车奔驰在明尼苏达州的乡间小路上。说小路倒也笔直,只不过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土路。播种过的大地已经抽出新苗,春风徐来,田野上荡起道道绿色波纹。听玛吉说,这儿的农民都种玉米和大豆。现在农活儿少,他们可以多照料牲畜。    

    快到下一站时,玛吉忽然冲车窗外吼了一嗓子:“你是杰里吗?”迎面相遇的两辆卡车都应声停下。虽然住得不远,但玛吉并不认识杰里,只是刚才通了电话。    

    60岁的杰里有400英亩土地,其中240英亩种庄稼。在一间巨大的车库里,杰里向我展示了他那大功率的联合收割机、6条道的打草机以及播种机等机械。所有这些都由他一人来操作和维修,担子实在不轻。农闲时会不会去旅游?杰里摇摇头说,这么大个摊子,尤其是那些牲畜,一刻也离不开人照顾。真要腾出点儿空,也就是找朋友喝喝酒、打打牌而已。    

    玛吉忙,杰里也忙。生产力水平高点儿也不假,可毕竟是土里抠食,哪那么容易!即使是美国,城乡差别也还挺明显。看起来,国内有人曾谈美国普通农民如何潇洒,不少都是瞎掰。    

    我老早注意到,大多数美国农家的宅地上,都矗立着一些几十米高的圆形建筑。今儿个才得知,这是一种恒温、恒湿的筒仓,叫“赛楼”,用来储存饲料或粮食。杰里说,粮食收下来不一定马上卖掉,也许要放在“赛楼”里等个好价钱。他家有4座“赛楼”,每座造价约2万美元。    

    我们随杰里来到他的鹿场。小鹿们悠闲自得地吃草,一点不在意有客人来到。85只鹿,每年产不少鹿茸,每千克约卖200美元,全部销往韩国。杰里歪着脖儿问我,鹿茸到底有什么用?有玛吉在,我没跟她细说。

达尔文的“闭门造车” 

    假如玛吉是“贫农”,杰里是“中农”的话,达尔文的“成分”起码是“富农”。且不说那850英亩土地,光看房前的各种运动和娱乐设施,就知道这家阔绰。可一见面,达尔文伸出的那双粗大、壮实的手又让我相信,他百分之百属于劳动人民。玛吉介绍我时,憨厚、质朴的达尔文和巴巴拉两口子好像还有点紧张。    

    达尔文的牛棚宽敞、豁亮,完全是规模化生产的架式。他养了300多头奶牛,现在已有160头开始产奶,另外80头也快了(长到两岁)。达尔文说,300多头牛各有各的名儿,他全叫得上来。看我不大相信,他果真挨个儿叫起来:白脸、大眼、彼得、史密斯……    

    工作间里有个容器像木桶。达尔文踹了它一脚说,这是牛的爹。看他从容器取出试管,我才恍然大悟:人工授精。达尔文家所有的牛都是用这种方式繁殖的,而且,他培育的一些优良品种还出口澳大利亚等地。    

    挤奶时间到了。价值10万美元的现代化挤奶设备,一次能招呼16头奶牛。奶牛们黑压压一片,却懂得排队上架。设备虽先进,但也少不了人工。先用喷枪清洗每头牛的4个奶头,再逐个按上取奶装置。在10多米长的作业槽里,达尔文连跑带颠儿,转着圈儿忙乎,活像舞台上转着几十只盘子的杂技演员。不一会儿,他那没剩几根白发的头顶上便渗出汗珠了。    

    巴巴拉端来了冰啤酒。她告诉我,每头奶牛每天产奶约45千克,达尔文干这活儿,每天两次,每次两个半小时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从来没有间断。他们有4个儿子。老大斯考特一家和他们住邻居,共同经营这份家业。    

    隔壁单间儿里,一头花母牛正在产仔儿。我不时过去拍照。巴巴拉打趣说,男人不能看。小牛犊出生后,花母牛在它身上舔个没完,那份深情好让人感动。可惜,小牛犊是公的,达尔文家不留。    

   加夫的老板特吝啬    

    我们的最后一站是火鸡饲养场。火鸡救过这块大陆的最早期移民,所以成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。光是每年的感恩节,美国人就要吃掉4500万只火鸡。   

    加夫是火鸡饲养场的管理员,也是玛吉的好朋友。他带我们看了三个大鸡圈,每个圈里都有七八千只火鸡,进食、喂水、通风、清洁全部都是自动化。火鸡依照年龄分圈,最大的已经22周,再经过两周就要送进屠宰场。我跟它们说“餐桌上见”,有几个家伙还直点头。    

    加夫独自照料这么大个饲养场,一干就是14年。他的老板在威斯康星州,居然从未来过。这位甩手掌柜还特吝啬,付给加夫的薪水只够维持最低生活。玛吉一直为他鸣不平,但生性乐观的加夫本人倒好像不太介意。    

    从饲养场出来,已是傍晚。站在中部大平原上,我才真正体悟到《美丽的亚美利亚》这首歌的意境。快分手时,我不知怎么感谢玛吉才好,她却一个劲儿地说自己今天收获大。多善良的美国乡村妇女!

  posted:2017/3/3 6:25:34 | [楼 主]
 人气:0/741  |<< << [1] >> >>|  (pages:1/1)   
  << 上一篇 [转贴]在美国生活6年了,谈谈自己的感受吧
  >> 下一篇 [分享]全美不查收入贷款, 不查资金来源,
    Re:[原创]美国明尼苏达农家采风
选项
HTML可用
帐号: 密码: 没帐号,请注册

附  件:
验证码:
小提示:按Ctrl+Enter直接提交
 


Powered By UMN 计算机系 QQ:984723601;V2.1 ACCESS   Copyright © 2024 明尼苏达大学论坛;明尼苏达州论坛;华人论坛;    返回顶部     清除缓存  
您是第AmazingCounters.com位访客